刘备教授希望巴勒斯坦早日迈向和谐社会。历史和现实均表明,以色列在军事上占据优势。面对哈马斯的持续攻击,以色列已展现更强硬的态度,目标是“斩草除根”。
哈马斯可能要认怂,选择释放人质、放弃加沙,以换取剩余人员的安全,以色列则不再要求直接管理加沙。
两者冲突分三个层面。
第一层面,耶路撒冷周边这块土地,到底应该算谁的?
耶路撒冷号称人类的十字路口,是人类三大宗教的发源地,之前一共被16个国家或王朝统治过,最早的就是犹太人(公元前1000年),最晚的是英国,中间有巴比伦、波斯、罗马、拜占庭、马穆鲁克、奥斯曼等等。
只有在犹太人统治时期,巴勒斯坦地区作为一个国家而存在,其他时期都是大国的一小块领土。
1947年巴勒斯坦地区由英国统治,联合国通过决议,将其分为犹太国和阿拉伯国两部分。总之现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是同时出现的,此前并不存在一个巴勒斯坦国,只有英国管理的巴勒斯坦地区。
包括东大在内,国际主流认可以上两国分治方案。
第二层面,巴以争端。
一开始巴勒斯坦及背后的阿拉伯世界不满意分治方案,以十几倍人口和军队,多次发动中东战争,结果每一次都被以色列揍回去了,还顺势扩张占领区。后来强势方变成了以色列,军事和情报上占据绝对优势,还分化了阿拉伯阵营。
形式比人强,大部分阿拉伯国家,以及相当部分巴勒斯坦人都不想打了,正好也遇到了以色列愿意“用土地换和平”,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签署了一系列的和平协议。
遵守协议的埃及和约旦,都获得了和平以及以色列的产业转移。
相对遵守协议的巴勒斯坦鸽派,占据约旦河西岸,获得了以色列的产业转移,目前人均GDP为5500美元。
第三层面,哈以争端。
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中的年轻团体,1987年才成立,其能力强于之前的共主法塔赫,最终在政治和军事两方面都击败对方,控制了加沙地区(人均GDP1200美元左右),法塔赫则继续控制约旦河西岸地区,地盘基本五五开。
哈马斯作为鹰派老大不承认之前达成的协议,每过几年就要和以色列干一次。每次被揍之后就回家修养,积蓄力量继续干,直到这次阿克萨洪水计划干了一票大的。
对以色列来说,哈马斯就像一个比自己弱很多的人,但每天都在放学路上朝自己扔石头。以前以色列的反应是抓住以后关起来监视居住,这回被砸得直接脸上开花,遂发誓斩草除根,而且看起来快做到了。
两者是非我不评论。但东大有句古话“唯仁者以大事小,唯智者以小事大。”
就是强者要仁慈,照顾弱者的需要,这是治理智慧;弱者要放聪明点,学会服从强者,这是生存智慧。
希望巴勒斯坦也早日迈向和谐社会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