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教授 - 努力进化 在这个市场里站着把钱赚了

民办本科招生难因学费高、性价比低。高考高峰或提前,留学因费用高被放弃。我国升学率或已触顶,高等教育回归理性。

最近有个新闻,很多民办本科今年都降分录取,有些省份的民办高校只需要300分就可以上,但就这样还招不到人。

原因出在学费和生活费上,四年下来要二三十万。过去家长觉得娃还小,花钱上四年学,总比去社会瞎混好,但现在觉得这笔钱也不少。而且四年时间本身也是巨大的机会成本,哪怕去送个外卖,每年赚几万也不太难。

港股里有不少高教股,前几年我还买过,那时候真的是好生意,因为高中毕业生每年都在增多,所以招生很容易。

纯按计算器的话,2023年是小学入学高峰,对应2035年左右是高考入学高峰。但目前看,可能会有很多家庭主动放弃卷高考,所以高峰可能提前结束。

先被放弃的是出国留学这个高端赛道,因为实在太贵了,去美国的话要一年百万,其他便宜些也要50万以上。过去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可能卖套房就能供娃读完本科+硕士,现在房价跌了、学费涨了,读不起了。而且读完后回国也找不到啥好工作,这几百万变成纯消费了。

然后被放弃的是民办这个低端赛道。多贵倒不见得,但的确这个学历不太硬,学风也一般般,综合看性价比不高。

公立高校目前看性价比还比较高,没有生存危机。但2035年以后也不好说,排名在后一半的都有风险。

总之,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逐步会回到一个正常的位置,大家会去理性计算这笔投资的性价比,而不再是“不惜代价”。

我查了下,美国的适龄人口升学率大约是60%左右,欧洲主要国家除德国外都在50%到60%。但人家那个大学宽进严出,能拿到毕业证的大约不到7成,很多人读一两年就退学了,所以实际有文凭的不超过40%。

东亚地区日本的升学率最低,大约是60%多些,和欧美差不多;韩国76%,我国台湾90%以上,这个就比较吓人,毕竟有科举传统。共同特点是只要进了大学就送你毕业,90%以上都能拿到文凭。

我国大陆目前的升学率大概是60%左右,过去认为发展模版可能是台湾,也就是90%以上。

但现在看来60%基本上已经是顶了,提升到70%都很难。

因为台湾只有2000多万人口,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比较高,能容纳那么多大学生。这就类似于上海、北京也有2000多万人口,升学率目前已经有80%左右,未来到90%以上很正常。但如果中西部也达到90%,那你让这些大学毕业生去干嘛呢?

韩国5000多万人口就只能容纳76%的大学生,日本1亿多人口就是60%,我们能维持目前这个60%就很不错了。

我这里的读者当然很难想象自己家娃不读大学,但放在全国而言,对很多家庭来说不读大学早点工作可能才是正解。

……

1、中芯国际Q2营收同比+16.2%,净利润同比-19%,主要原因是毛利润下降;Q3指引营收环比+6%左右,但毛利率可能会继续下降。这个财报我觉得还可以吧,反正中芯国际的价值主要也不是能赚多少钱,但市场还是砸了下。

2、中国移动Q2净利润536亿,同比+6%左右。反正移动就是这么个每年利润能增长5%左右,股息率5%左右的票,总比存银行强多了,市场还是挺认可的。

3、马士基Q2营收131亿美元,比预期高6亿左右;利润8.45亿,超预期1倍左右,还对全年业绩表示乐观。我看了眼,集运股果然都集体要新高的样子。

4、GPT5发布,最大亮点是编程功能强大,其他对比4的进步不是很大,和竞品相比基本也是差不多的水平,不过定价很低,会对竞品形成冲击。当前总体说美国的AI大模型主要有三家半,分别是OpenAI、谷歌、Meta,还有半家是马斯克的Grok。领先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幻觉减少,也就是脑子抽筋的时候少了。

对了,OpenAI刚宣布未来两年内为每名员工提供150万美元奖金,这踩上风口赚钱就和赚游戏币差不多了。

5、黄金、白银、碳酸锂等都在涨,相关资源类股票表现不错。

今天整个行情有点弱鸡,不过从上证来看,盘中也算创新高过了,本周涨了四天,回调一天也合理。

不过我有个建议,以后能不能周一到周四选一天跌,周五涨。

毕竟平时涨一天最多促进当晚消费,周五涨一天可以促进2天1晚的消费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