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冰河期每600年一次,明末降温致粮食绝收,清初复苏国力上升。现代生产力可抵消温度变化,2030年或迎降温趋势。
我研究了下什么时候才能凉快。
气温有几万年的大周期,也有几百年的小周期,小周期通常为600年左右,变冷的那段日子叫做“小冰河期”。
我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小冰河期四次,分别是伐纣、三国、五代十国、明末清初。按道理讲,伐纣是公元前1046年,三国是184年,隔了1200年,中间的公元前650年左右应该还有一次小冰河期。
查了下,这个阶段虽然没有气温记录,但正好是周室衰落,春秋五霸兴起,亦可称乱世。
总之,在古代的生产力水平下,只要冷就产不出粮食是乱世,热了大家就回家种地是盛世。
以资料最多的明末小冰河期来说,从1600年(万历28年)到1644年(崇祯17年)为降温期,一年比一年冷,到1650年(顺治7年)为极寒,然后温度逐渐回升,大约到1720年(康熙59年)基本恢复正常。
气温年平均下降2度左右,极寒时下降5度,北方冰封期加长,降雨大幅减少,粮食大面积绝收。崇祯可能是历史平均水平的皇帝,但因为整个北方经济基础完全被破坏,这个平均水平就不够用了,就像平时也能考70分的学生遇上了超级难试卷。
大家觉得万历和木匠比崇祯强,其实只是这俩运气略好,降温刚刚开始,经济基础还没被完全破坏。
后金的狗屎运则在于,入关后小冰河期利空出尽,温度不断上升,北方粮食产量猛增,所以即便从顺治到康雍乾都是特别喜欢折腾的皇帝,但因为总财富盘子一直增长,所以国力一直处于上升期,闭着眼睛躺赢。
总之,我大明赶上了超级衰退期期,而大清赶上了超级复苏,都是命。
你们可能发现了,按照600年循环的规律,我们离下一次小冰河期还远。不过从温度周期看,其变化规律也是正常、升温、见顶、降温、正常、降温、见底、升温。
所以有可能目前处于见顶阶段,据说2030年见顶,此后全球气温会逐渐下降,长三角和珠三角都会变得更加宜居,东南亚和非洲的价值都会变大。
不过你们不用担心会乱世,因为现代社会的生产力足够抵消温度带来的变化。明末小冰河期,欧洲也很冷,但因为工业革命,依然是盛世而非乱世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