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教授 - 努力进化 在这个市场里站着把钱赚了

西大富人消费占比高因房价压力小、习惯节俭;东大因高端服务不足。未来房价回落、“悦己”消费兴起,或成主要消费趋势。

看到一组和消费有关的数据,一开始以为是编的,但查了下发现居然没啥大问题,颇为惊讶。

西大前10%的富人的门槛大概是家庭资产200万美元(比我想象中低些),占据大约65%的财富,贡献了大约50%的消费。

东大前10%的门槛大概是家庭资产280万人民币左右,约占45%左右的财富,但只贡献25%左右消费,明显低于财富占比。

如果扩展到前20%的有钱人,西大消费占比为65%左右,而东大是40%左右。

也就是说,我们消费不行,主要原因可能并不是穷人舍不得花钱,而是有钱人太抠。

你们可能奇怪怎么只有280万就可以迈入前10%之列,但事实可能就是如此。在大城市有套过得去的房子,而且还无贷款,已经是大部分普通人的最高等级成就了。大部分人还住在农村和中小城市,手里的房子不太值钱,最多也就有个几十万积蓄,是爬不到280万这档的。

那为何有钱人的消费欲望远低于财富占比呢?

我拍脑袋想了三点。

1、有钱人的负债可能也多,比方说有一套价值500万的房子但房贷还有200万,每月需还上万的按揭。在房价上行周期这没问题,资产不断增厚收入大概率也在涨,但在下行周期那只能从嘴里抠食还按揭。这个现象在大城市特别明显,前几年被套在高位的房奴们很多都是全国前10%的富人。

2、大部分有钱人小时候都穷,即便富了也改不了过分节俭的习惯,比如出门不打车、一件衣服穿20年、充值买个会员都抠抠搜搜每天研究怎么白*。

3、缺乏高端的服务业供给,全球大部分地方只要你有钱就可以买到高端的教育和医疗,但在东大光有钱显然是买不到的。前几天胡润发了一个榜单,我国共有206万个千万级资产家庭,相当于200个家庭出一个,人群中0.5%的比例。我相信读者中有不少家庭就在这200分之一里面,你们可以问问自己,有花钱买到过高端教育和医疗么?

1和2两点,未来应该都会逐步缓解,房价不会永远跌,年轻人也总比老一代舍得消费。

第3点是系统结构问题,举例来说,现在有些人把娃送去国外读私立学校,每年学费、住宿费、生活费就要大几十万,但的确人家教育质量也不错,也能比较容易申请到名校。但这些在国内基本无法复制,否则就是影响教育公平。

……

1、老普威胁要对铜增收50%关税,导致美国期铜猛涨,其他地区的期铜下跌,所以今天有色股的走势都一般般。但这怎么说呢,对于铜这种贵金属加税是没啥意义的,因为某种意义上来说铜也有着一般等价物的属性。世界各国对黄金都是不收关税的,因为黄金有货币属性,进来其实是相当于别人给你送钱。铜虽然没有黄金那么硬通货,但基本也属于世界第二硬。

2、我国6月CPI同比+0.1%,其中核心CPI同比+0.7%。所谓核心CPI,就是去掉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后的CPI,因为这两货周期性比较强,很容易形成干扰。从分类数据看,食品烟酒价格环比-0.3%,原因你们都懂,但“其他用品及服务”同比猛涨8.1%。

这个“其他用品及服务”我查了下,就是除衣食住行、医疗、教育以外的所有开销,如化妆、理发、母婴、日用品、金融保险服务、体育健身、听演唱会、殡葬等等。 个人理解基本等同于非必须消费,如游戏充值、泡泡玛特、听演唱会、看苏超、去澳门玩几把,等等。涨价说明市场需求旺盛,大家越来越愿意“悦己”消费。

至于钱从哪里来的,简单啊,房子降价了,很多人不买房了,省下来不都“悦己”了么。

对了,鲜果价格同比+6.1%,水果的确是比以前贵了。诸位抓紧吃吧,我去过国外,水果那真的比我们贵多了。

总体看,这个数据还怪不错的,能看到消费复苏的影子,重点是非必须消费,是“悦己”,也是当前行情的主线。

我这里开个脑洞,在我国未来“悦己”消费会特别厉害。

“悦己”消费的祖师爷是日本,和我们有个很大的相似之处就是花钱买不到高端教育和医疗,你家有钱也得参加高考,上私立学校的很少,医疗方面大家也都差不多,以全民保障体系为主。

教育和医疗两大必选消费被限制住了,房价也跌了,那富人手里的钱就只能去“其他用品及服务”了。

对了,今天爬上3500点了,但我觉得也没啥好激动的,观察几天再说吧。港村因为外卖三傻的缘故,继续跌,两手一摊熬着吧。

就这些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