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高考考生总数为1335万人,较去年减少7万,或标志教育内卷高点并逐步缓解。研究生报考人数自2023年起连续下降,反映全民参与的教育赛道竞争强度减弱。汽车行业产能过剩,比亚迪等企业扩张趋缓,外资大行下调蜜雪冰城评级,美国恢复处理哈佛留学生签证,日本一季度房产投资全球领先,家电市场增速放缓。
今年高考考生总数为1335万人,比去年少7万。
2008年高考人数为1050万,之后逐年降低,到2013年为912万,然后开始主升浪,去年为历史高点1342万。
对应着教育军备的烈度一直在提升,家庭投入的精力和资源越来越多,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。
但从今年开始,很可能高考人数会逐年减少。十几年以后,高考可能就会变回我读书时的样子,考生和家长自己关注,但不再成为社会焦点。
根据民间统计,去年高考应届生比例为65.1%,今年为66.7%,也就是说,今年高考人数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复读生数量减少。
类似的,研究生报考数量拐点出现在2023年,当年有474万,去年和今年分别为438万和388万。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肯定是增加的,所以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退出考研赛道。
别的赛道再卷,总归只有一部分人参与,而教育这个赛道却是全民参与,所以教育内卷的烈度,基本对应我们整体内卷的情况。
从这个角度看,去年可能就是我国的内卷高点甚至是拐点,从今年开始逐步降低,十几年后达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水平。从社会风气看,前几年可能大家还认为内卷是件好事,但从去年开始反内卷变成了共识。
拐点出现当然有很多原因,最重要的有两条。
一是每年新进入赛道的总人数下降了,这个可能要过几年才能看到。
二是内卷烈度已经到了整体没有收益、只有损失的地步,部分人开始选择退出。比如高考,以前我读书的时候高复生很少,大部分都是应届生,但后来高复生越来越多,到了某些省份985录取一半都是高复生的地步。但由于内卷烈度太高,投入产出比不划算,已经有部分高复生选择有啥读啥,退出高考这个赛道。
乐观一点看的话,从今年开始,平均来看每个人身上的压力都会逐年下降,可能一开始感受不明显,但突然有一天会发现,日子过得舒坦了一些。
从投资的角度看,未来十几年就要去找那些善于反内卷的企业,而擅长内卷的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抛弃。
……
1、吉利表示目前全球汽车行业产能严重过剩,所以未来将不再新建厂。当然不建厂不等于不新上产能,老厂也可以增设和改造生产线,不过总体来说肯定是扩张速度大为降低。
背景是一堆老势力开会,一起痛批某厂太卷。关于卷不卷这件事可能有争议,但是从数据看,目前老势力一哥比亚迪大约有100万员工,年利润400亿左右,看起来利润不少,但目前一线工人平均工资大约是每月7000左右,如果想要加到1万,就会几乎吃掉所有利润。
比亚迪一年大概卖400万辆车,平均1个员工生产4辆车,毛估估每辆车如果能多卖8000,一线工人的月薪能到万元。
不太清楚市场会有啥反应,按我的理解如果最后新老势力们都减慢扩张速度,对整个行业绝对是好事,但问题就是小兄弟们都表态了,但大哥比王还没点头啊。
2、外资大行开始调低蜜雪冰城的评级,主要原因是海外业务没增长,打法被竞争对手学走,无论是当地本土品牌还是我国出海品牌都在打价格战。从长期看,低价可能不是一个竞争优势,你可以低,别人也可以低,最终大家都没钱赚而已。
3、美国恢复处理哈佛大学的留学生签证。这事本来老普也不占理,哈佛又是西大的重要核心竞争力,不可能这么放弃的,所以从开始就注定是这个结局。
4、5月电视机出货量283万台,同比-2.1%。这可能是近期家电股下跌的原因,国补好几个月了,该买的也都买了,后续很难维持增速。
5、日本一季度房产投资达2万亿日元,其中东京110亿美元,超越纽约的73亿美元,全球第一。万物皆周期啊同志们,几年前你们能想到这天么?
对了,老普和马斯克还在冷战,都表示近期别联系了,像极了小夫妻吵架,万斯在劝架。有人用AI生成了上面这幅画,爹妈要离婚,儿子在使劲劝,笑死我了。 周五晚中概指数低开高走,A50微涨0.2cm,明天至少开盘安全。近期我村还挺强的,不用太多担心。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