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教授 - 努力进化 在这个市场里站着把钱赚了

首富睡车间是因为特斯拉、SpaceX和推特的业务压力巨大,他希望通过高强度工作确保公司运营不受影响。黄酒市场因缺乏天梯体系,高端化进展缓慢,与白酒的市值差距明显。名创优品Q1业绩增长放缓,海外扩张受阻。苹果因供应链效率问题,短期内难以将生产基地迁回美国。丹麦延长退休年龄至70岁,同时提供较高福利。

和你们聊个有趣的现象,近期在A村白酒不太行,可是黄酒崛起,会稽山股价创历史新高,古越龙山比较弱,但也创两年多来的新高,超过了去年10月那个高点。

从业绩角度看,黄酒两大品牌差不多都是年均增长10%左右,并不算高;但有一个市场愿意炒作的点,就是黄酒目前正在高端化,说人话就是涨价。

我查了下数据,我国白酒消费人口约4-5亿,每年销售额6000亿;黄酒消费人口5000万左右,每年销售额200亿;但白酒一哥茅子市值2万亿,黄酒一哥会稽山才98亿,200分之一不到的关系。

这个显然有点不合理,因为黄酒主力人群在江浙沪,属于我国最富裕人群,但销售额和市值却差那么多,只能说自己没经营好。也不是说黄酒就没有好酒,我们浙江以前几乎每个县都有黄酒厂,每个厂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。十几年前我有次去遂昌县调研,当地朋友把我们带到酒厂里去吃饭,那个酒真的好,我这种几乎不喝酒的都喝了接近一瓶。

里面主要的问题,可能是天梯体系没建立起来。

白酒、红酒、威士忌、白兰地、清酒这些都已经建立了天梯体系,比如白酒,最便宜的口粮酒10块钱左右一斤,最高端的年份茅几万一斤。消费者们就可以沿着这个天梯慢慢往上爬,最终形成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基本盘。

凡事都是有天梯才有意思,你们可以设想下,假如英雄联盟或者王者荣耀没有这个天梯体系,那乐趣就失去80%。

喝酒也一样,如果只是大家一起往嘴里灌,那就很没意思,也卖不上价格;但有了天梯体系以后,大家为了面子都想往上爬,最好能爬到茅台局,那感觉就一下子出来了。

以前白酒也没天梯体系,比方说回到40年前,大家可能知道茅台、五粮液、汾酒、洋河大曲都是好酒,但价格上都没拉开差距,也就少数人知道里面的细微区别。但后来以茅哥和五娘为首,带头建立了这个天梯体系,兄弟们也都在天梯上找到了位置。

其实最近20年白酒总的消费量也没增长,甚至还有减少,但靠着天梯体系,茅五泸洋这些不仅一直在涨价,还抢了很多中低端白酒的份额,从而实现了价格和销量同时上升的双击。

国外也一样,比如日本的清酒,也是自己搞出了一个从口粮酒到至尊王者的天梯体系,实现了血赚。

黄酒的问题就是没出现过一个大家公认的评价体系,大家就是傻喝,也搞不清楚好坏,还处于品牌发展的原始阶段。

一瓶一斤左右的黄酒价格也就十几、二十块钱,好点的也就三、五十块,最贵的也就两、三百。关键是哪怕这个最贵,也只是定价高,而不是大家公认你品质高。

所以江浙沪老板哪怕自己喜欢喝黄酒,请客的时候也都用白酒,因为黄酒就没有高端品牌,这个局也就废了一半。但如果黄酒天梯能建立起来,以江浙沪的消费能力,干出一家市值千亿以上的黄酒龙头毫无问题。

但实话实说,这种事理论上有可能,实际上还是挺困难的。主要是因为国内已经有一个白酒天梯了,再建立一个黄酒天梯显得有些累赘。

……

1、名创优品Q1业绩炸雷,虽然营收同比+19%,但净利润没啥变化;特别是海外努力开店以后,营收增长反而下滑了,美股股价大跌17cm。对了,之前有人问名创优品会不会是下一个泡泡玛特,个人理解像泡泡玛特这样的公司基本属于无法复制,如果可以复制的话那就就意味着这个行业变成了光伏,大家卷在一起,最终谁都没法赚钱。

2、老普又发推,要求苹果把生产基地搬回美国而不是搬去印度,否则加税25%。根据华尔街计算,如果苹果真的把生产搬回美国,而且把所有原材料和配件都放在美国生产,iPhone成本将上升190%,一部手机售价将达到3500美元左右。

这里面主要的成本不是工人工资,而是整个供应链的效率。比方说同样出一个方案,在中国可能只需要三天,在美国就需要三个月,这里的差别就太大了。所以理论上来说,苹果宁可交着25%的税,也不可能搬回美国去制造。

3、绵阳发文鼓励4.5天工作制,也就是有条件的企业周五下午、周六、周日都放假。这里我想问问在绵阳的读者么,你们现在都有双休么?

4、丹麦延长退休年龄到70岁,但我查了下,人家每年享有5周带薪年假,每周工作37小时,年均工作时间为1386小时,差不多工作2年相当于国人1年,所以我就不发表评论了。

5、马斯克表示将恢复7*24睡车间的状态,全力做好特斯拉、SpaceX、推特的工作,之前的说法还是每周会花1-2天处理公务。看起来首富是真的有点捉急了,知道自己再不睡车间,公司可能就要不行。

周五晚中概指数低开高走,A50微跌,基本不会对明天开盘走势有啥大影响。

就这些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