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教授 - 努力进化 在这个市场里站着把钱赚了

京东外卖被传测试极限补贴策略,单日订单可达2000万,但被指为造谣,京东尚未报案。文章还提到商家因短期补贴不愿调整定价体系,不同平台价格差异源于价格歧视。此外,穆迪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至AA1,我国美债持仓降至第三,沃尔玛计划涨价遭批评,中国房地产报称全面推行现房销售时机尚不成熟。

周五很多人应该都看到了一篇关于京东外卖的调研纪要,我也看到了,大概核心内容有三点。

1、目前京东外卖每天有1300万个左右订单,但前几天测试过,在极限补贴的情况下,最多一天做到了2000万个,当日补贴额4亿左右。

2、前几天有关部门约谈了团、东、饿,但京东内部认为约谈恰恰说明了自己的策略有效,从上到下士气大涨;所以除非再次约谈,不准备改变竞争策略,特别是补贴策略。

3、既定的补贴总额是200亿左右,大概够补贴到6月份,如果商家多分摊的话则可以支撑更长一段,但目前看商家分摊的意愿不是很强。

周五晚京东表示,说这篇纪要是造谣,准备报案,但截止目前还没看到已经报案的报道,算是周末的一个瓜。

呃,让东哥破防的应该是第二点。

假设这个纪要真的是别人编的,东哥也一样会很难受——假如接下来东哥改变竞争策略、减少补贴那这个纪要就是造谣;但假如一切照旧,那就是精准预测。东哥只能在“不听话”和“改变策略”之间二选一,顶级阳谋…

对了,这几天知乎上还有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。大意是既然京东给了高额补贴,而且收的佣金还相对比较低,为何大部分商家在团、东、饿三个平台上的定价还差不多,为什么不把京东价格打下来让利给消费者呢?

我觉得答案是比较简单的。

1、现在有补贴,不代表一直有补贴,现在佣金低,不代表佣金一直低,店家不可能为了短期补贴去改变定价体系,因为降价容易提价难,一碗20块钱的饭降到15以后,就会给消费者留下只值15的印象,以后看到20就不爽。

2、不同平台上定不同价格,叫做价格歧视,是可以告的。举例来说,近期和府拉面收到投诉,说同一碗面在不同门店价格不同。之前抖音和美团大战时,也有类似情况,抖音上类似套餐比美团便宜很多,最后被投诉到被迫把两边价格拉平。

3、对店家来说,最舒服的情况就是所有平台都来拉拢我,给我补贴。自己倒贴钱去帮一个平台打其他平台,你能保证这个平台赢了以后不加佣金么?

在商言商,最好的选择就是一视同仁,安心做好自己的产品、提升自己的性价比,你们谁帮我卖都可以,谁赢了我都可以继续做生意。你们给补贴我就拿着,不给我也能靠自己活下去,这才是生意。

包括餐饮在内,任何事都有两种玩法,一种是流量玩法,一种是内容玩法。

流量玩法就是哪里给补贴就去想办法蹭流量、卡BUG;内容玩法就是“流水不争先”,做好自己的事,一点点给自己攒回头客,忽略外部的短期变化。

从目前看,餐饮赛道里玩流量的都很惨,比方说九毛九股价从高点已经跌掉90%;安心做内容的则都还好,比方说百胜中国、海底捞这些,股价从底部反弹不少。 我目前选股的原则也一样。忽略做流量的,保留安心做内容做服务的。

……

1、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,主要理由是国债规模太大,每年财政赤字占GDP超过6%。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中的其他两家早就下调了美国的主权评级,穆迪算是把最后那扇门给关上了。但也因为是最后一家,而且市场大概也找不到美债和美股的替代品,所以影响也不会特别大。前两家下调的时候,白宫还抗议了下,轮到这第三家,估计也懒得抗议了。

2、我国3月美债持仓降189亿美元,目前在海外投资者中已经排在日本和英国之后,位居第三。减持我并不奇怪,但有意思的是英国为何会排第三。因为通常只有顺差国才有能力购买美债,而我在英国待过,肉眼可见大部分东西都是进口的,这顺差哪来呢?

搜了下,前年英国商品逆差1250亿英镑,但服务顺差1500亿英镑,也就靠着金融、教育等产业,英国每年除了购买大量商品外,还能剩250亿英镑。

3、沃尔玛打算涨价,遭老普痛批,说你们去年赚了那么多,今年完全可以承受关税。但实际上沃尔玛的净利润率才2%,就算老普定的10%那个最低关税都承受不了。

4、中国房地产报(住建部主管媒体)表示,全面推行现房销售时机并不成熟。其实全球没啥国家和地区是全面现房销售的,基本都是部分现房、部分期房,这个事正好我前面写过,感兴趣可以点下面这个链接。

聊点关于房子的事…

周五晚中概指数涨0.5cm,A50微涨0.01cm,对明天开盘应该没啥大影响。

就这些了,其他无甚大事。💸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